
微信即时交流
——《浏阳柏嘉山黄氏六修族谱》后记
2009年12月10日,家父黄仁洲老先生(黄雪公裔二十四派孙)在老家祖居地不幸辞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家藏《黄氏五修族谱》(1943版)残本弃于屋外杂物间,我立即把它收起来,发现损毁相当严重,基本上都是残页,霉味严重,用塑料袋封装后,带回湘潭市岳塘区家中,由此开启了我对族谱资料的追寻之路。
是先祖的召唤和默默指引,我与妈妈(李玉兰女士)仔细沟通交流,得知在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伯高宗叔(字祖云,号其纯,黄雪公裔二十四派孙)家存有一套《五修族谱》,于是,在2010年冬,我与母亲一起来到伯高宗叔家,找到宗婶唐竹清女士,将他们珍藏多年的家谱取出来,发现保管得很好,只是由于其卷七涉及当地宗支的信息,使用频繁,不知遗落在谁家了,当地宗支的信息因此缺如,对此,我和母亲都深感遗憾。应当事家属提议,我支付了三百元钱给唐竹清,将《黄氏五修族谱》(1943版海字号)17册带回了湘潭市家中,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将其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然后逐字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
一个偶然的机会,浏览网站时,发现了湖南省黄氏宗亲总会的通讯资料,找到了时任湘潭市黄氏宗亲会秘书长的黄建明宗长,联系到对浏阳柏嘉山黄氏比较熟悉的陈伟先生,通过陈伟先生又联系上浏阳市柏家镇的黄姓宗亲,找齐了《五修族谱》(1943版)卷七,在宗亲家,我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然后回到湘潭市家中继续整理,弥补了母亲心中长久的遗憾,也为后续对接世系提供强了有力的保障。
适有湖南黄氏宗亲会黄滔宗亲把他在上海市图书馆找到的浏阳市柏嘉山黄氏《黄氏三修族谱》电子文档资料传给了我,使我明白浏阳柏嘉山黄氏宗支的资料并未全部湮没,我萌生了将全族各地宗支资料收集起来,集中各地宗亲力量开展六修,由于本地宗亲大多没有族谱,平时很少联系,宣传工作一时难于展开,更加之种种原因,各支宗亲参与六修的热情不高,甚至有的宗亲很不理解,认为你来收集资料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资料泄密,因此不愿提供资料或不配合提供资料,有的宗亲还提出其他的条件,认为你来收集资料有商业利益在驱使。也有的宗支宗亲,因为没有保存五修族谱,无法对接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提供不了六修族谱资料,导致这项工作进展很慢。
2020年3月23日,浏阳市柏加镇柏铃村栽塘组的黄成宗贤(黄雪公裔二十九派孙)通过微信与我取得联系,商量六修族谱的有关事宜,他努力联系当地宗亲,着力把宗亲的信息资料收集起来,汇集到六修族谱资料中,为此付出了不小的精力。
正值我们筹备六修族谱工作的同时,湖南黄氏全省总谱《湖南黄氏二修世谱》(湘潭套、浏阳套)的工作均已接近尾声,我们抓住机会,将本宗支信息提供给了《二修》编委会,通过交流沟通,相对合理地编入了省谱《二修》(湘潭卷、浏阳卷),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珍贵凭依。
为了全力推进《六修》,2020年10月5日,我们在浏阳市柏加镇组织召开了一次宗亲会议,到会的10多位宗亲形成共识、统一意见,成立了以黄成为会长的《浏阳柏嘉山黄氏六修族谱》编委会,由我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校对工作。
历时两年多时间,承蒙各方的帮助、指导和我族各地宗支宗亲的不懈努力,《六修》的资料收集、录入和排版工作告一段落,即将竣工并刊印成册,共同完成我族各地宗支宗亲六修族谱的愿望。我们深情期待,通过此次续谱,能使我族各地宗支宗亲更进一步明了先祖来路,传承一辈辈老祖宗节衣缩食留下的家族文化精华,从而以此为根本,为家为国,培养有品德、有能力的一代又一代后昆。
特别鸣谢湖南省黄氏宗亲总会执行会长黄文清先生、秘书长黄善香教授家族工作公益团队,他们对我族《六修》工作给予了业务上的指导,为《六修》无偿提供了所需资料,并为此项工作捐资助力。湖南金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黄育生宗亲团队,承担了此次《六修》的录入、校对、排版和印刷工作,特别感谢谭雨晴女士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
感恩母亲李玉兰、妻子谭宁湘、儿子黄通、儿媳陈金杨和孙女黄芷尧对此次续谱工作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们的全力支持,让我有毅力、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为家族文化的继往开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看到了家族不断壮大的希望。
感谢各地宗支宗亲的信任和理解,是你们的热情和期待,推动着我们的公益奉献工作,使我们在续谱的工作中奋然前行,让你们的期待变成现实,愿我族繁荣昌盛,在人类史发展中瓜瓞绵延,子孝孙贤,为家为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黄雪裔公二十五派孙 忠林 撰
二〇二二年十月于湘潭